2013年,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在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下,按照年初确立的各项指标,协会采取有效措施,对内强化队伍建设,对外积极开拓新业务,勇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水环境保护为突破口,逐步打造钱塘江护水者、公众协作互动型环境监督为核心的环境监督项目。
自协会2010年12月钱塘江护水者项目正式被批准加入全球护水者联盟(Waterkeeper Alliance)以来,协会开展以宣传倡导、公众监督两大形式的钱塘江水保护工作。2013年与浙江卫视共同推出“寻找可游泳的河”系列报道,组织钱塘江护水者团队横渡钱塘江。8月3日,“横渡钱塘江,畅游母亲河”活动在钱塘江杭州城市阳台段水域举行,共有2000余名市民与来自省内外各地游泳俱乐部的游泳爱好者一起,从钱塘江南岸�滤�,畅游至北岸的城市阳台,全程约1200米,在水质良好的江水中享受运动健身的乐趣。通过这次活动,公民的护水意识得到较大提升。协会自2010年联合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共同发起组织“同一条钱塘江”为主题的公众参与活动以来,三年间,“同一条钱塘江”先后联合环保、文化、教育、共青团、广电等各单位,培育了“百里彩塘”、“乐起钱潮”等以保护钱塘江为主题的优秀公众参与项目。
协会还联合浙江省环保厅,建立了公众协作互动型环境监督模式。2013年,钱塘江水地图平台通过公众实时的网络和移动通信维护数据,全面推动了钱塘江流域水环境信息公开,丰富了市民举报污染途径,帮助了执法机构举证和便捷、准确地找寻污染源并查处,现已改名为环境观察网站。协会联合文晖街道,筹建公众环境监测实验室。联合专业生态修复企业,筹划“草根治水”行动,以民间力量参与治水。
二、在杭州实施“三横四纵”生态社区项目,并以“智慧绿房”为亮点,全面推进协会在��圾收集处理工作的能力和准备,成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突破口。
从2011年起,在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在杭州西牌楼社区、上羊市街社区、现代城社区推广生态社区项目,形成固定模式的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技术植入、参与式社区治理的“三横”和能源、水资源、绿化和种植、废弃物管理设的“四纵”,共同构成“三横四纵”生态社区模式。2013年,协会实现能源与水资源优化利用,提高社区绿化率和生物多样性,并且引入厨余处理设备,建立社区绿色标牌,进行社区废弃物分类指导,在社区内部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环保志愿者队伍,成为2013年度杭州城市生活现象总点评最佳活动。生态社区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支持,并正申请浙江省福利彩票金、下城区公益创投等项目,成为协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突破口。
在实施生态社区项目中,为解决社区垃圾问题,智慧绿房项目应运而生。智慧绿房集成了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系统,可以让市民通过垃圾回收行为获取碳币用于社区停车及超市消费。同时,太阳�芊⒔吞烊挥谢�垃圾处理系统能让家里统统不要的厨余垃圾在这里就地处理成有机肥料,通过科技与公众协作共同让垃圾归队。同时,项目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绿房到环保站深度分类,到整体承接政府垃圾处理的未来三步骤社会企业运作规划。另外,协会在打造生态景观水池提升生态服务功能,雨水收集装置实现植物灌溉,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家庭种植,生态社区的宣传卡贴发放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培育和摸索协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责任和工作。
协会与杭州超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积极实践碳核算工作,并以双枪公司为例,成为“C+气候公民超越行动”的三个重点项目之一。
协会先后组织第十四届西湖博览会支持项目――杭州市首届两岸“节能低碳,绿色发展”论坛,第三届东亚气候论坛等国际气候交流会议。同时,协会作为UNFCCC的正式观察员组织,先后参加在坎昆、�喙�、华沙气候峰会。
2013年绿色浙江成功入选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欧交流项目,与比利时碳市场观察配对开展碳市场交流项目。褚旭珉当选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理事。
四、加强队伍建设、社团自律和机构治理,全面推进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与会员协作互动的项目实施和信息传播体系。
协会决策、监督、执行机构逐渐健全。协会聘请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为公益导师,完成理事会治理在内的组织治理辅导。完善队伍建设,专职员工数量从成立时的1人,发展到现在8人。与浙江大学AIESEC和浙江大学同益学生圈uJoin合作,组织青年学生在协会公益实习。先后有近50人来协会实习,服务于协会各个项目。协会在去年成功建立中国草根民间环保组织首家党支部和工会基础上,在今年2月建立团支部。
作为壹基金USDO自律吧正式成员,实施机构信息披露,聘用专职会计。2013年开始申请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绿色浙江讲师团建立以来,举行了百余场面向公众的演讲活动,影响人数数万人。2013年下半年,协会开始筹建会员小组。2013年,协会还以浙江青年海外绿色行赴日本、台湾交流团员为主体,建立国际义工部,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为了能将协会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协会以绿色浙江公众微信为主要平台,做到每天一报,密切会员和公众与协会的联系。同时坚持每月出版《长三角绿色阵线》,目前已经到51期。2012年,协会在上半年完成“绿色浙江”网站的改版,实现与协会新浪、腾讯两个官方微博的整合。2013年提出“糖葫芦计划”,全面整合协会各媒体传播平台。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的努力,协会的各项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健全和完善,并在环境监督项目、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气候变化领域、会员协作互动的项目实施和信息传播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并不自满,明白在各项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任务还很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迎难而上,用更加扎实的工作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让协会在新的一年持续、稳定、快速发展!